•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培训机构

智翔教育—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鼎利学院成立

时间:2016/3/28 15:17:59   作者:王宝珠   来源:中华教育新闻网   阅读:568   评论:0

——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2016年3月26日,“2016年吉林省应用型本科转型校企合作高峰论坛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鼎利学院揭牌仪式”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圆满落下帷幕。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苏忠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校长吕英华、副校长刘乃叔,珠海世纪鼎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世纪鼎利”)总裁朱大年、高级董事叶滨,上海智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又称“智翔教育”)董事长张钦礼、总裁包雨及全国各地二十余家高校领导、专家学者等出席此次仪式。

智翔教育—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鼎利学院成立
智翔教育—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鼎利学院成立

会议上,苏忠明阐述了国家宏观政策及吉林省应用型本科转型现状,并对吉林省应用型本科转型提出愿景;刘乃叔、朱大年、包雨分别就《民办高校如何抓住应用型本科转型机遇并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在应用型本科转型中的作用探索》、《智翔鼎利学院运营模式及UBL人才培养模式》发表讲话。接着,吕英华和朱大年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鼎利学院揭牌。

中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急需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接受系统技能训练的应用型人才。2015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智翔教育—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鼎利学院成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智翔教育十年,成长至今、始终坚持一颗教育之心,秉承“将产业经验转化为教育能力”的教育理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理论推动实践、再用实践完善理论,智翔教育把多年产业经验成功转换为教育经验,双方有机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新高度,通过不断地引进国际先进的高新技术,围绕主流核心专业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及师资,与院校共同开展UBL三位一体(项目实施、人才培养、案例提取)人才生态系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化。

智翔教育—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鼎利学院成立

鼎利学院是智翔教育与世纪鼎利自2014年合并重组以来,基于双方的教育和行业优势携手于2015年3月推出的一项创新性的教育培养计划。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鼎利学院是双方基于学校原有教育模式,将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与社会福祉、康复护理相结合,打造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学院,用科技服务健康领域。

智翔教育—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鼎利学院成立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学校,是吉林省最早创办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此次与世纪鼎利合作共建鼎利学院,旨在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面向社会需求,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服务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双方充分发挥办学及人才技能实训优势,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专业,与福祉学院护理、康复治疗、公共事业管理、社会福祉学等专业融合,建立多学科交叉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中国福祉职业教育的旗舰”,为吉林省的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职业技术型人才。

智翔教育—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鼎利学院成立

鼎利学院的成功不是偶然,在没有标准模式可以选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中,在没有既定路线的探索中,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在鼎利学院项目与不同院校的合作中,找到了各有千秋的方式正好说明,这广阔的教育沃土,正等待着校企携手一同探索,摸索前进,百花齐放,耕耘出一片多姿多彩的教育丰茂之地。鼎利学院的模式是值得借鉴的,它的茁壮成长向我们证明了校企合作不能是两张皮,必须切实将企业的技术、人才标准和产业资源切实引入到院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学脱节的根本问题。


出处:中华教育新闻网
网址:http://www.chinaedunew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目前联盟网站:海峡教育网华夏教育网中企教育网中国教育产业网移动新媒体中国采编网,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文章撰写、评论撰写等。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沪ICP备15025791号